慢性病患者如何科學鍛煉?請收好這份運動康復(fù)指南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對身體素質(zhì)與外在形體有了更高追求。健身房、公園、城市廣場隨處可見越來越多的運動愛好者,與此同時,因運動所導(dǎo)致的急性或慢性的身體損傷比例也大幅增加。
尤其是患有慢性病或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不科學的方式鍛煉,不僅達不到運動康復(fù)的目的,反而有損身體恢復(fù),影響病情康復(fù)。
那么,如何科學選擇運動康復(fù)的方式?日常運動又該保持怎樣的強度呢?
高血壓患者練練站樁、打打太極
高血壓患者適合強度小、動作緩的有氧運動,如太極拳、氣功等,尤其推薦站樁,很多患者通過站樁練習,將血壓恢復(fù)到了正常水平。
站樁具體做法是:
- 兩腳打開與肩同寬,兩膝微曲,尾骨前翻,腰部后突;
- 兩手在胸前作抱球狀,手指自然舒展,下巴內(nèi)收,頭頂微微向上頂;
- 兩眼微閉,自然呼吸,集中注意力,不胡思亂想;
初次練習以5~8分鐘為宜,之后每次可在前一次基礎(chǔ)上增加2分鐘,上限一般為1小時,每天練習2次,長期堅持能使人身心放松,強身健體。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適合提膝和慢跑等
這類患者需要做肌肉力量練習和有氧練習,以中小強度為宜。隨著身體機能水平的改善,癥狀逐漸減輕,鍛煉時間可適當延長。還可以做簡單的呼吸練習:慢慢吸氣,鼓肚子;緩緩呼氣,癟肚子。
這些運動都能增強患者的攝氧能力和膈肌力量,對內(nèi)臟起到按摩作用。
骨質(zhì)疏松、頸椎病患者可做全身性鍛煉
具體做法是:
- 兩腳打開,與肩同寬站立,含胸收腹,腰脊放松;
- 手從體側(cè)緩緩舉至頭頂,轉(zhuǎn)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舉,足跟隨雙手起落;
- 托舉6次后,轉(zhuǎn)掌心朝下,沿體前緩緩按至小腹。還可以兩腳打開與肩同寬站立,雙手下垂,氣沉丹田;
- 頭部緩緩向左轉(zhuǎn)動,兩眼目視左后方,稍停頓后轉(zhuǎn)正,再轉(zhuǎn)向右側(cè),目視右后方,停頓后轉(zhuǎn)正;
- 重復(fù)做6次。
這套動作可以活動全身,糾正不良姿勢造成的病態(tài)。
需要提醒的是,頸椎病嚴重者在轉(zhuǎn)動頭部時動作盡量輕緩。
冠心病患者試試蹲起運動
下肢力量練習有助于增加回心血量,冠心病患者做到低至中等強度即可。
患者可以做蹲起運動,每組20個,每次做1~2組,感覺腿部疲勞就稍作休息放松,也可以練習站樁?! ?/p>
糖尿病患者適合力量、耐力混合運動。
糖尿病患者如果沒有其他疾病,可嘗試做力量和耐力結(jié)合的混合運動,如蹲起、慢跑等,注意速度不宜過快,有利于保持血糖正常。
建議飯后稍作休息后,進行1~2小時運動,此時血糖值較高,不易發(fā)生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