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護理至關重要!糖尿病足的預防護理指南
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疾病原因?qū)е禄颊甙l(fā)生血管、神經(jīng)病變,進而導致糖尿病足發(fā)病,危害患者的足部健康。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對危險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大約85%的截肢是由于足潰瘍引發(fā)的,1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會在其一生中發(fā)生足潰瘍,許多病人因為一個很小的傷口,疏于治療及護理,最終導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足雖然治療困難,但預防卻十分有效,應給與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年度的足部檢查,包括足有否畸形、胼胝、潰瘍、皮膚顏色變化;足背動脈和脛后動脈搏動、皮膚溫度以及有否感覺異常等。如果患者足部動脈搏動正常,尼龍絲觸覺正常,沒有足畸形以及沒有明顯的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這類患者屬于無足病危險因素的患者。因此,指導糖尿病病人科學合理的進行足部護理,可有效地防止足部潰瘍和截肢的發(fā)生。
【百樂康慢病管理】提醒您:
堅持科學抗糖,提高生命質(zhì)量!
—— 控制糖尿病 我們有辦法 ——
1、對于尚無危險因素的年輕病人,可僅給于一般性的知識介紹,使其了解為什么要進行足部護理,通過簡單的足部護理,可使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的機率減少到最低程度;了解糖尿病病人吸煙可以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可以引起小血管痙攣,加重下肢及足部缺血;加強鍛煉,散步、游泳、騎自行車對促進足部血液循環(huán)有很大好處;不要交叉盤腿,以免影響足部血液運行;同時,向病人建議避免穿鞋不當引起胼胝、囊泡,以及足部過度潮濕,導致真菌感染;定期檢查,注意足部衛(wèi)生,正確地修剪趾甲,并在洗腳后趾甲變軟、變直時進行。
2、對于老年病人或糖尿病病史較長尤其10年以上,但足部正常者,有患糖尿病足的危險,除進一步強調(diào)上述建議,應鼓勵病人注意并及時向醫(yī)生報告有無下肢麻木或刺痛、變色、腫脹、囊泡、外傷、潰瘍或胼胝形成。
3、對于高危病人必須學會足部護理,應該對其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給予下列教育:
(1)每日檢查足部。從足背到足底仔細檢查,特別是要注意足趾縫間,必要時可借助鏡子或家人幫助。注意足部皮膚是否有水皰、擦傷、裂口局部皮膚是否有紅腫,注意是否有胼胝、雞眼;注意趾甲是否過長、過厚,是否有嵌甲、劈裂、甲溝炎;注意趾甲是否有顏色變化,黃綠色可能為霉菌感染,紫紅色可能有甲下出血。如發(fā)現(xiàn)有任何異常,病人應立即到醫(yī)院就診。
(2)每日洗腳。洗足時的水溫要合適,低于37℃;洗腳時間以10分鐘為宜,洗腳宜用中性肥皂。洗腳后應用干凈、柔軟、吸水性好的毛巾將腳輕輕地擦干,尤其是擦干足趾間。如果毛巾質(zhì)硬粗糙或者用力過重,均易造成足部皮膚不易查覺的損傷。擦腳用的毛巾最好為白色,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是否有血跡或者膿跡。
(3)正確修剪趾甲。趾甲過長易裂而傷及甲周圍組織,剪趾甲時光線要好,病人視力較差或手發(fā)抖時,應由家人幫助修剪。修剪趾甲之前應檢查剪刀兩刃之間是否夾住了皮膚。趾甲應直剪,不要斜剪,以免傷及甲溝。趾甲不要剪得太短,不要太靠近皮膚,一般剪到與趾尖同一水平即可。如果剪趾甲傷及皮膚,或發(fā)現(xiàn)趾甲有剪裂、顏色有變化、甲周皮膚紅腫,應去醫(yī)院就診。
(4)修除胼胝(角質(zhì)層)。胼胝是導致足部潰瘍的重要隱患,要及時修除,但應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以免損傷正常組織。修除胼胝時,先用溫水洗腳使之軟化,然后用木砂磨去角化層,最好不用銳器去削割。修除胼胝應循序漸進,每天一點一點地修除,每次修除后的表面涂以潤滑劑。修除胼胝時如果出現(xiàn)疼痛或出血,提示傷及正常組織,病人應立即到醫(yī)院去處理。雞眼應請??漆t(yī)生治療。對于胼胝和雞眼,最根本的預防是要穿合適的鞋。
(5)保持皮膚潤滑。糖尿病病人由于植物神經(jīng)病變,出汗減少,足部皮膚干燥,特別是足跟部,容易出現(xiàn)皸裂,并可進一步形成潰瘍,繼發(fā)感染。每天涂抹羊脂或桿物油類潤滑劑,并輕柔而充分按摩皮膚。如為汗腳易致真菌感染,可用醫(yī)用酒精擦拭足趾縫間,可于洗腳水中加少許醋液,因為酸性環(huán)境不利于真菌生長。
(6)預防外傷、燙傷和凍傷。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覺神經(jīng)病變,足部感覺減退、消失,形成無知覺足,使足部保護性反射喪失。不要用過熱的水洗腳、火爐前烤腳、不宜用熱水袋電熱器等物品來直接地保暖足;避免赤足。
(7)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經(jīng)病變導致感覺障礙,不能及時感知受磨擦和擠壓造成的疼痛。不合適的鞋襪可以引起足潰瘍。所以選擇合適的鞋襪相當重要,這類鞋子鞋內(nèi)應該是有足夠的空間,透氣良好,鞋底較厚硬而鞋內(nèi)較柔軟,能夠使足底壓力分布更合理。襪子應盡量選擇棉質(zhì)地,既吸汗又透氣,襪邊不要太緊。新鞋必須舒適,穿鞋前先檢查鞋內(nèi)有否異物或異常;不穿過于緊的或毛邊的襪子或鞋子;每天換襪子;不穿高過膝蓋的襪子;穿新鞋期間不要急于走山路,也不要做劇烈運動。
4、如何判斷病人是否患有高危足的危險?
(1)病史:以往有過足潰瘍或截肢;獨居的社會狀態(tài);經(jīng)濟條件差;不能享受醫(yī)療保險;赤足行走、視力差、彎腰困難、老年、合并腎臟病變等。
(2)神經(jīng)病變:有神經(jīng)病變的癥狀,如下肢的麻木、刺痛或疼痛,尤其是夜間的疼痛。
(3)血管狀態(tài):間歇性跛行;休息時疼痛;足背動脈搏動明顯減弱或消失;與體位有關的皮膚呈暗紅色。
(4)皮膚:顏色呈暗紅、發(fā)紫;溫度明顯降低;水腫;趾甲異常;胼胝;潰瘍;皮膚干燥;足趾間皮膚泡軟。
(5)骨/關節(jié):畸形(鷹爪趾、榔頭趾、骨性突起、關節(jié)活動障礙)。
(6)鞋/襪:不合適的鞋襪。
(7)周圍神經(jīng)病變而造成的感覺缺失、有下肢動脈病變。
最后要提醒的是,如果不幸罹患了足部潰瘍,要抓住最后的機會,盡早到??漆t(yī)生處診治,積極配合治療。如果不重視,一旦進入糖尿病壞疽階段,后果就嚴重了。由于糖尿病是一種全身病變,可以影響各個器官,當出現(xiàn)壞疽時,通常很多微血管已經(jīng)堵塞,因此糖尿病壞疽截肢的部位一般較高,而且療效較差。及時就診有助于降低截肢率和減少醫(yī)療費用,從而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