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制糖尿病飲食的八大秘籍
糖尿病患者雖然在吃的方面不能隨心所欲,但是,必要的熱量和全面的營養(yǎng)對于糖尿病患者同樣十分重要。如何既能讓患者滿足口福,又有利于病情控制,這里面有許多秘訣。
1、選擇脂肪含量較少的食物:魚肉、去皮的雞肉、兔肉等脂肪含量最低,瘦豬肉、去黃禽蛋、脫脂牛奶脂肪含量也較低;豆制品脂肪含量也不高。許多蔬菜(如白菜、蘿卜、黃瓜、蘑菇等)、菌藻類食物(如海帶、海蜇等)等均是低脂食物。動物內臟(如牛雜、雞雜、豬雜等)、蛋黃等含膽固醇較高,應限制或不吃。吃西餐時,可用無脂肪的沙拉醬替代脂肪含量極高的黃油。 2、選擇高纖維食物:如各種青菜、水果、海帶、紫菜、豆類、粗雜糧及全谷類食物(如玉米面餅、全麥面包)。 3、食物的保存和加工:為減少營養(yǎng)素的丟失,買回來的蔬菜應存放在干燥、通風、避光的地方,綠葉蔬菜保存時間不超過兩天,水果不超過一周,盡量隨吃隨買;米和蔬菜不要長時間浸泡,淘米時少用手搓,沖洗兩遍即可;做菜先洗后切,不要切得太小,現(xiàn)切現(xiàn)烹調,切好的肉菜勿放置過久。 4、烹飪前對食物的預處理:例如,剔除附在禽畜肉上的脂肪,或將肉放入沸水鍋中煮一段時間,將肉中的不可見脂肪溶解出來,經過去脂后的瘦肉可直接拌入調料食用(熱拌),肉湯涼后放入冰箱中冷凍,等浮油凝結后再將油去除,去油之后的肉湯可用來做湯菜或面湯;再如燒茄子,若能將茄子切好后上籠屜蒸幾分鐘再燒,不僅省油而且味道更好。 5、改變烹飪方法:為了盡量保證食物中的營養(yǎng)素不被破壞,而且做到低脂少油,烹飪方法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關鍵。為此,糖尿病人要盡量采用汆、燉、蒸、拌等少油或無油的烹飪方法制作菜肴,盡量不用煎、炸、紅燒、爆炒等烹飪方法,后者不僅耗油多,而且高溫會導致蛋白質、維生素的嚴重變性或喪失,此外,糖醋、糖漬、拔絲和鹽腌、鹽浸等烹飪方法也不宜采用。 6、少鹽低糖,清淡為主:做菜不要用動物油,而要用植物油;糖尿病患者要少吃鹽,特別是同時合并高血壓者,每日吃鹽最好不要超過6克,為限制鈉攝入過量,鹽和醬油要少放;糖尿病患者不是絕對不能吃糖,在烤面點或做菜時加入少許糖作調味之用也是允許的,關鍵是限量。 7、增加配料:多數(shù)菜肴的營養(yǎng)素含量不光取決于主料營養(yǎng)素,還要考慮輔料的營養(yǎng)素。葷素搭配使營養(yǎng)更趨全面,并且還符合人體酸堿平衡的需要。例如“青椒炒肉”就比光“炒肉”營養(yǎng)均衡。此外,這些配料還有助于降低肉制品的血糖生成指數(shù),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適當加入醋、花椒、大料、蔥、姜、蒜等調料不光能改善菜肴的口味,而且也能補充一些營養(yǎng)素。 8、選用不黏鍋系列炊具:許多菜肴在烹飪過程中,由于少油或無油而極易黏鍋,使菜肴燒糊或影響菜肴的外觀。如果使用不黏鍋系列炊具,就完全可以在少油或無油的情況下,制作出滿意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