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預測7種疾病風險
近日,一項新研究稱
測量頸圍能預測
一系列致命心血管病風險因素
甚至可能比測腰圍
更準確、直觀
預測指標 量頸圍更方便
這項研究指出,頸圍是預測代謝綜合征的重要指標,當男性頸圍大于40厘米,女性頸圍大于36厘米時,基本可確診為代謝綜合征。
相比腰圍、體重指數而言,頸圍作為疾病預測指標了解的人較少。但越來越多研究證明,在預測心腦血管等疾病方面,頸圍確實是一項可行的指標。
頸圍預測疾病的4個特點
1 頸圍變化和體重有關
因為頸圍變粗通常與人的體重增加有關,隨之而來也會出現甘油三酯升高、尿酸升高、胰島素抵抗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的癥狀。
2 頸圍和腰圍呈相關性
頸圍變化與腰圍變化也呈現出相關性,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同頸圍作為預測指標在臨床中的意義。
3 頸圍預測相對準確、穩(wěn)定
腰圍值在不同情況下變化較大,比如進食、空腹、腹脹、排便,甚至吸氣、呼氣時都會有所不同,會致使測量值出現一定誤差,而頸圍一般不會出現明顯變化,相對準確、穩(wěn)定。
4 頸圍測量更方便
頸部一般裸露在外,不受穿衣多少的影響,測量時不用脫掉外衣,更為簡單易測;變化明顯時,甚至可用眼睛直觀看出。
頸圍幫助預測7種病
除了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紊亂相關的疾病都可通過頸圍來預測。
1 肥胖癥
肥胖癥是常見的代謝癥群。人們進食熱量高于消耗熱量且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造成超過標準體重時,就會患肥胖癥,患者外型通常顯得矮胖、渾圓,頸部也會隨之變粗。
2 高尿酸血癥
多項研究已表明,頸圍增大與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呈正相關性。
3 痛風
由于頸圍的增大與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呈正相關性,而尿酸升高會引發(fā)痛風,所以當發(fā)現頸圍變大時,也不要忽視這方面的疾病。
4 糖尿病
身體肥胖,頸圍增加時,可能會出現血糖升高、胰島素抵抗增強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現象,高尿酸血癥還是2型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頸圍也可預測糖尿病風險。
5 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于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無法分解而導致的病變。所以,發(fā)現頸圍變大后,人們要當心是否患有脂肪肝。
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肥胖和頸短粗者頸部脂肪堆積過多,脂肪比肌肉彈性差,更容易出現功能性上呼吸道狹窄,進而引發(fā)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7 心肺耐力減弱
頸圍增大,頸部脂肪增多,會引起上呼吸道狹窄,導致心肺耐力下降,心肺耐力下降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
由于頸圍可以預測多種疾病,因此結合其他指標、生活習慣或癥狀進行綜合判斷,會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