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的四大新危險因素
飲食不健康、不運動、超重/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吸煙、糖尿病等是傳統(tǒng)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這些因素也為大家熟知,知道控制或預防這些因素可以防止或減少心血管病的發(fā)生。
除這些老生常談的危險因素外,不斷有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新的危險因素,這些新的危險因素可謂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最近,歐洲心臟雜志刊登的一篇述評結(jié)合最新的研究證據(jù)指出,睡眠時間過長或過短、空氣污染、氣溫過高或過低和長期慢性疼痛是新的心血管危險因素。
每天睡6-8小時最好
誰也離不開睡覺,但睡多和睡少都不成。
一項納入21個國家的11萬多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睡眠時間不到6小時和超過8小時的人,得心血管病的風險都增高。
也就是說睡眠時間與心血管疾病呈J型關系。每天睡6-8小時者有最低的死亡風險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全身疼者易得心血管病
疼痛是許多疾病的常見癥狀與不適、焦慮和交感神經(jīng)激活有關,而焦慮和交感神經(jīng)過度激活都會影響心血管疾病健康。
慢性疼痛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中就很常見。
已有研究證實,全疼(廣泛性疼痛)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一項弗明翰心臟研最新分析發(fā)現(xiàn),廣泛性疼痛者死亡率增加了16%,因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增加45%。
氣溫過低或過高
影響心血管健康的另一個環(huán)境因素是氣溫。實際上,早就有研究證實氣溫與血壓和死亡率有關。
德國學者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氣溫與心肌梗死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每天的平均氣溫為18.4℃時心肌梗死發(fā)生風險最低。無論是冷還是熱,氣溫越遠離18.4℃,心肌梗死發(fā)生的風險越高。
研究還顯示,與1987-2000年相比,2001-2014年間與寒冷相關的心肌梗死風險沒有顯著下降,而與炎熱相關心肌梗死的危險顯著增加。暴露于高溫,應被認為是心肌梗死的促發(fā)因素。
糖尿病患者和高脂血癥患者對熱更加敏感,更容易發(fā)生心肌梗死。
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是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
空氣污染也是導致呼吸和心血管死亡的主要風險因素。
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空氣污染每年導致歐洲額外79萬人死亡,其中48%~80%是心血管死亡。
而采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燃料,可以預防大約一半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