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用藥就是白開水送服,這里可有大大的決竅!
糖友每天要用降糖藥,而感冒了會要用感冒類的藥物,現(xiàn)在冬天很多糖友都會選擇一些滋補類的藥物來用。
說到用藥就會想到是否服藥只能用白開水呢?
為何有些藥必須用白開水送服?
口服藥需要水送服,使藥物更為順利進入胃部,從而被吸收到達全身各器官組織發(fā)揮作用,但是用什么水卻有講究。
山醫(yī)大二院藥劑科醫(yī)生張瑞琴指出,口服化學藥一般應選溫開水,不要選用茶水、果汁、牛奶、礦泉水等含有化學成分的水,以此避免與藥物發(fā)生理化性配伍禁忌。
比如,果汁(尤其是新鮮果汁)富含果酸,果酸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C和檸檬酸等,很容易導致有些藥物與果汁中的化學成分發(fā)生分解、化合等化學反應,也不利于藥物吸收。
一些抗菌藥物(四環(huán)素、土霉素、紅霉素等)與牛奶合用,會與牛奶中的鈣發(fā)生反應形成不溶性螯合物,降低抗菌作用,使藥物療效降低,甚至完全失效。
補腎中藥,可以淡鹽水送服
六味地黃丸有滋陰補腎的功效,主治2型糖尿病證屬腎陰虛者。
有很多糖友是在用這個六味地黃丸的,六味地黃丸可以用淡鹽水送服,可以使六味地黃丸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其他宜用淡鹽水送服的中成藥還有大補陰丸、左歸丸、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四神丸等,多為治療腎虛的中成藥。
服用后不宜喝水的藥物
止咳類藥物,如止咳糖漿、復方甘草合劑等,這些藥物較黏稠,服相后藥物會黏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患處,從而起到消炎、止咳作用,如果喝過多水,會使局部藥物濃度降低。一般要求服完止咳糖漿5分鐘、 10分鐘不要喝水。
不同劑型用水量不同藥物的劑型不同,喝水的量也是不同的。比如膠囊類藥物,喝水少了容易粘在食道上,因此服用此類藥物時應喝足的水,一般100毫升-300 毫升,使藥物盡快進入胃內(nèi)。而咀嚼片、口崩片等一般不需喝水,直接吸收起效,喝水反而降低其療效。
吃點油,維生素更易吸收
隨著健康飲食理念的普及,少油少鹽成為不少人的烹調(diào)準則。不過,在服用維生素A、D、E、K時,可不能搭配太過素淡的飲食。
這幾種維生素都屬于脂溶性維生素,需要脂肪做介質才能很好地吸收,飯菜中適當加些油,或進食一些油脂類食物,如肉類、堅果等,更有利于它們的溶解和吸收。
服利尿藥,多吃土豆
一些高血壓病人服用的呋塞米、噻嗪等利尿藥,容易使大量鉀通過尿液排出,導致機體缺鉀,出現(xiàn)乏力、惡心、嘔吐、心律失常等癥狀。
服用這類藥物時,須定期測血鉀,平時也應多吃含鉀豐富的食物,如土豆、紅薯、芋頭等薯類(糖友在吃這些食物時,需要相應減少主食的量),柑橘、檸檬等水果,菠菜、芥藍、空心菜等綠葉蔬菜。
由于鉀主要存在于細胞內(nèi),組織破壞后會溶解析出,因此可以把一些含鉀豐富的食物熬成湯汁食用,補鉀效果更佳。此外,過量的鈉、酒精、糖類容易妨礙鉀的吸收,應減少攝入。
服活絡丸,佐以黃酒
黃酒酒性辛溫,有溫通經(jīng)絡、散風寒、行藥勢的功效。黃酒與寒性藥物同服,可緩解其寒性;與熱性藥同服,可疏經(jīng)活絡。
服用時,一般用黃酒15~50毫升,溫服,如用作祛寒除濕、疏經(jīng)活絡,可用黃酒送服通經(jīng)活絡的活絡丸;用作活血化淤、消腫止痛,可用黃酒送服傷科藥七厘散。
茶水服藥分情況
很多人都知道,最好別用茶水服藥,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可與金屬離子、生物堿、酶類等結合發(fā)生沉淀,影響藥物吸收。
不過,也有些藥物能用茶水服,如維生素類藥物、利尿劑、降血脂類藥物等。這些藥本身就具有興奮、利尿、降血脂的功能,用茶水服藥能增加其效果。
礦泉水最好別用
礦泉水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普遍了,但是其中存在一些礦物質和金屬離子,例如鈣,對有些藥物也會有影響。
說明書上注明,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阿侖膦酸鈉等藥物嚴禁與鈣制劑一起服用,所以盡量不要用礦泉水送服。
需要大量喝水服用的藥物
對食管黏膜的損傷比較明顯的藥物,如氯化鉀、阿司匹林、四環(huán)素、氨茶堿、消炎痛、強的松等,服這些藥應喝200毫升以上的水。
喹諾酮類藥物,如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磺胺類藥物,如復方磺胺甲噁唑,其代謝產(chǎn)物易在尿中析出結晶,可引起結晶尿、血尿、尿痛等。
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藥物也易引起尿中不溶性結晶,所以服藥期間應大量飲水。
鹽類瀉下藥,如硫酸鎂;解熱 鎮(zhèn)痛類藥物,如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藥,服后會使人大量出汗,服藥時多喝點水可補充人體對水的需求,防止體內(nèi)水、鹽代謝紊亂。
服用可能產(chǎn)生口干的藥品, 如阿托品片、山茛菪堿片、顛茄合劑 等,吃藥時也應多喝水。
食物也能增進藥物療效
送服藥物的水對藥效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比如除了送服藥物的水,你吃了什么食物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藥效的發(fā)揮。
正如不少藥物都有飲食禁忌,有些食物反過來也能夠增進藥物療效。